實驗室簡介:
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06年在中國科學院系統生態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籌建的。實驗室是我國生態學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面向國際生態學前沿和國家生態安全需求,以城市與區域生態系統為對象,開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結構-功能-過程的影響機制及其調控機理研究,發展復合生態系統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為解決我國重要生態環境問題、促進城市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基礎與技術支持。
實驗室一直堅持大力培養和擇優引進相結合的人才隊伍建設原則,凝聚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生態學家,形成了一支具有創新和競爭能力的城市與區域生態系統研究團隊。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38人,其中院士1名,研究員11名,副研究員13名。實驗室以青年人為主,4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占全室職工的89%。
自1986建室以來,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30項,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共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共25項。建室以來,共發表論文1200多篇,出版專著100余部。已成為我國城市、區域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理論、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在研究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如下優勢和特色。
研究人員:
姓 名 |
性別 |
職 稱 |
實驗室職務 |
專 業 |
馮宗煒 |
男 |
院士 |
學委會顧問 |
生態學 |
王如松 |
男 |
研究員 |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系統生態、城市生態、產業生態 |
歐陽志云 |
男 |
研究員 |
主任 |
系統生態 |
陳利頂 |
男 |
研究員 |
副主任 |
景觀生態 |
馬克明 |
男 |
研究員 |
副主任 |
景觀生態學 |
賀紀正 |
男 |
研究員 |
副主任 |
微生物生態學 |
傅伯杰 |
男 |
研究員 |
|
景觀生態 |
趙景柱 |
男 |
研究員 |
|
環境經濟與管理 |
呂永龍 |
男 |
研究員 |
|
生態學/環境經濟與管理 |
吳鋼 |
男 |
研究員 |
|
生態學 |
論文專著:
名稱 |
作者 |
發表雜志 |
發表時間 |
臥龍自然保護區綜合功能評價 |
呂一河,傅伯杰,劉世梁,陳利頂 |
生態學報 |
2003 |
黃土高原地區西氣東輸工程沿線水土流失敏感性評價 |
李國強,陳利頂,高啟晨,姜昌量,丘君 |
水土保持學報 |
2003 |
坡面土地利用方式與景觀位置對土壤質量的影響 |
劉世梁,傅伯杰,呂一河,陳利頂,馬克明 |
生態學報 |
2003 |
兩種土壤質量變化的定量評價方法比較 |
劉世梁,傅伯杰,陳利頂,丘君,呂一河 |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
2003 |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叢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
劉國華,馬克明,傅伯杰等 |
生態學報 |
2003 |
岷江干旱河谷三種灌叢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規律 |
劉國華,張潔瑜,張育新等 |
山地學報 |
2003 |
環渤海地區土壤有機碳庫及其空間分布格局的研究 |
劉國華,傅伯杰,吳鋼,段桂蘭 |
應用生態學報 |
2003 |
Land use evaluation and scenario analysis towards sustainable plann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
Chen Liding, I. Messing, Zhang Shurong, Fu Bojie and S. Ledin |
Catena |
2003 |
黃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時空分布及其與地形因子的關系 |
邱揚,傅伯杰,王軍,陳利頂 |
自然資源學報 |
2003 |
榆林地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區域特征及其驅動機制分析 |
史紀安,陳利頂,史俊通,傅伯杰,張淑榮 |
地理科學 |
2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