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識的力量還在于其結構的完整性
現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不僅為學者而且為領導、群眾們所皆知,然而,主觀對客觀的作用是多方位、多層次的。概括也講,科學哲學的力量是一種元動力,力量之巨大是不可估量的。哲學高于一般科技、人文學科而存在,它具有先導性和統率性,對思想、思維起著決定性的支配作用。比方說,科技是奧運會世界冠軍,而哲學應是冠軍的教練(至少是教練之一)。違背科學哲學原理的科技,是沒有前途的。違背人類道德的科技將是法西斯的幫手,也不會長久。
知識經濟時代將至,已經出現了“智本家”的稱號和概念了,“智本”的含義是什么,應該是知識、智力、能力、技術、品德等等的總和和合乎客觀條件的最佳運用。因為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是通過持續的創新而達到成功。知識的積累和局部的創新是一種“導體電線的準備工作”,而成功則應是三層次“導體電線”按順序和結構形成“導通電路”的一種結果。(能否真的成功,還要看機遇、主觀因素及客觀的大形勢、大環境等)
“知識就是力量”是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名言,曾經激勵過千千萬萬熱血青年投身科技,創造了不可估量的財富。然而,時至今日,還應為這句話再續上半句,才能更有意義,即“知識就是力量,而力量在于知識結構的完備和科學的運用”。知識經濟將會在不遠的將來展示這樣的一種現實,不僅是與增強物質生產力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人文知識也將成為推動知識進步,并進而推動整個現代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也就是說,人類的知識將同時向認識自然和認識自身這兩個方向的深度進軍。而且“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人語)的人文性質的知識將越來越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如果哲學只被當作一種擺設,那么,知識經濟只能如一輪浩月,可望而及之甚難。
四、知識人文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經濟時代的臨近,當我們能較為完整地觀察和理解這一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態時,就會更清楚地發現:知識經濟不僅是以自然科學知識為基礎的技術進步,而且也是以人文知識為基礎的社會交往“技術”的進步。到時候;人們所面臨的知識、經濟和社會將全面地人文化。為了幫助理解上文的分析和推斷,不妨從現在市場經濟的廣告說起;一則小小的好廣告,或許會給企業帶來起死回生的作用。這就要求這種廣告:其文在理、其語驚人、其形奪目、其情感人、其用超人、其效不凡。這難道是僅憑該產品生產技術和設備先進、工藝自動化高、原料超群就行了嗎?而真正要取得成功,還要靠商家合作、售后服務、維修方便、零件易換等多種因素!耙匀藶楸尽钡乃枷敕浅V匾,清醒地認識這種正在發生變化的趨勢已是非常重要。
學術界曾經開展了一段關于知識經濟的熱烈的討論,《科技日報》1999年12月25日第五版發表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國家創新體系”研究小組的文章《知識經濟:知識人文化的趨勢》,標志著一種卓越遠見已初步形成;原武漢華中理工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楊叔子教授要求他的機械專業的博士生,先要能背誦《老子》和至少半部《論語》,否則就不能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筆者認為,楊教授的做法甚老,用心甚新,對此,十分贊同,不過死記硬背倒未必一定要強求。精通(道德經)本意和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哲理思想,具備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新時代博士的必備素質。楊教授所言極是:“中國不是缺少科技人才,而是缺少人文科學人才”。他要求學生注意三個方面的修養:(1)自覺培養民族責任感;(2)鍛煉形象思維能力;(3)學會如何做人。的確是“生姜老的辣”,他完全把準了當代文化人和時代進步的脈搏。
看不到哲學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的作用,看不到知識經濟中知識人文化的趨勢是由于思維方法上的局限性和懶惰性,也是拜金主義、拜物主義殘余的影響,也是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影響的逆反心理的產物。如果把科教興國、深化改革的國策理解為或者演變為只注重與增強物質生產力相關的關于自然科學、技術的知識及其相應的教育事業,仍然以“以物為本”和培養“技術人”為主要任務。那么,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將會十分遙遠。甚至中國的特色也將會漸漸消失……
五、結束語
文化大革命已結束二十多年了,改革開放的成果有目共睹,誰也不可否認。但另一方面,倡導科學哲學,真正認真地堅持學習和應用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口號在一定強度上未能提到它應有的高度。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需要已十分嚴肅地給我們提出任務。充分發揮科學哲學的元動力,加快知識經濟的發展進程,這對于青年學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文化工作者尤其重要。因為,明天的前途和歷史重任非君等莫屬。以楊教授等為代表的資深的老一輩智者已在大聲疾呼,高舉起科學哲學武器和科學發展觀,破除迷信和私心,前進!
注:本文發表于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二期;
2003年十二月收編于《中國當代思想寶庫9》
Thoughts on Knowledge Economy and Philosophy
Song Hong-ch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long-term theoretical study, the practice of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orce to production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ethod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on the two relevant problems concerning knowledge economy and scientific philosophy. It especially emphasizes that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mportant role, which scientific philosophy, as an impetus, plays in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Otherwise, it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society as a whole, or even miss th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 philosophy; thought
作者簡介:宋洪昌(1945—),男,江蘇溧陽人,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博士、教授。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