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昌
(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江蘇南京210094)
摘 要:根據多年來理論學習和將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以及講授《方法論》的體會,提出了關于知識經濟和哲學若干相關問題的見解。其中,特別強調了科學的哲學在當代社會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元動力作用,對此應該予以重視。否則,將有損于生產力和社會的整體的和諧發展,甚至錯過發展的機遇。
關鍵詞:知識經濟;哲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B0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46(2001)02—15—04
一、引言
科學的哲學可以推動科技進步并加速其向生產力轉化的進程,提高效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講,科學哲學也可轉化為生產力,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條件下將更為突出。正確地認識這一點,對于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而作好充分準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哲學對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屬于精神對物質作用的范疇,屬于主觀能動作用對客觀的反作用。這一點,在馬克思主義科學學說中早巳闡明,但在實際的實踐中,往往會偏離正確的軌道,走向兩個不同的端點,即或者過分強調主觀能動作用,或者過分忽視主觀能動作用。本文要強調的是從現實的需要和實踐經驗出發,認真思考避免后一種傾向的一些有關問題。
一般說來,哲學是不分學科的。按習慣,其所屬歸于社會科學。通俗地說,要找哲學家(正統的)要到社會科學院去,不要到工程院去。其實這種找法當然是有偏面性,在工程院中不乏許多真正的哲學家,而從哲學系畢業的博士也未必100%是真正的哲學家。習慣的專業和學科的劃分以及社會分工的過細化造成了一定的誤區和不良后果,使人們(特別是資深的學者們)往往會輕視或忽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甘當“專家”,而不去努力地做“雜家”。然而,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高級人才應該是全才或通才,或是具有這種特征的綜合型人才。因此,重新認識知識體系的本來結構,不論是對于教育,還是對自我培養、修養,都是十分迫切的和重要的。
二、知識的縱向層次分析
人無完人,金無足金,真正的天才總是少數。重要的是要有這種全才或通才意識,去努力地做到博學好問,并善于積累和運用知識及各種能力。千萬不要用“專業不對口”將自己封閉于一定的狹小范圍內。在科學史上,某些大的發明創造有時是由發明者的“旁門”的“雕蟲小技”而引發出來的。魯迅先生早年學過醫,會用外科手術刀,而后轉文,他的那支利筆豈不是披露舊社會丑惡和剔除善良人們心靈上污垢的利器,如果他不是同時會用兩種手術刀,又怎么能文筆犀利、入木三分呢?
知識不僅有其無垠的廣度,而且有其源遠,有其未來的“流長”。中國古代的《道德經》、《易經》、《詩經》、《史記》等,是中國文化“長江”的“通天河”。今日已是信息時代,信息爆炸式地發展,文化也如百川匯海,在地球村意識之下,知識還要容納“世界文化海洋”。腦袋之小,人生之短,如何容之,如何納之?其實容納之道,不在囊括,而在于通之。就如汲一滴海水,可知海水是咸、苦的,而不必游遍四海五洲或喝下整個大海。
哲學的高度位居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上。哲學的深度又滲透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任何部位及古今人生,無所不及。因此,可以打個比喻,科學哲學是太極,而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則是太極圖上畫的“陰陽二魚”。而且它們兩者又是互為相補、互為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簡單論大小、先后、主次與貴賤,而缺則不全,不全則如桶有漏,不可盛水。
目前,理工院校人文學院的哲學教研室很可能還是有點冷清。如果說哲學也可“轉讓”,如“技術轉讓”那樣。介入經濟和產業中或研究和技術中,肯定有人認為難以理解。其實現實的“科!、“商!敝,某些著急的人、某些失敗的人并不是由于缺技術、缺錢、缺人才,而是缺“點子”、缺“胸懷”、缺“目光”、缺“方法”、缺“做人的道德”等等。而有些成功者(甚至有較大成功者)在津津樂道其成功之路時,也未必會自覺地把真正的成功之道總結得比較客觀。
筆者認為,如果把知識混沌地不分專業、不分學科地揉在一起,分析其總體的縱向層次結構,可概括如下表:
表1:知識的縱向層次
層次 |
知識內涵、范疇 |
簡 稱 |
成功的代表 |
天 |
人文、哲理、方法(方法論) |
道、德、經 |
著作、學說 |
人 |
一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技術、藝術 |
學 問 |
論文、著作、成果及轉化為生產力 |
地 |
專業技術、手藝、工藝、產業 |
產業、生意 |
錢、財產、實業企業 |
筆者限于表達能力,表中的一些文字和提法難免有些偏激和過份,但三層次劃分法是中華古代哲人或智者常用的整體思維、立體思維的方法,是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今天,有了這種觀點、這種意識,就可比較快和準確地找到自己知識域的縱向位置和結構,就會知道今后如何發展。而如果缺乏這種意識,就難免夜郎自大。
因此,知識的完備性并不在于橫向的全面性,而在于縱向三層次結構的完整性。好比一段電路,由三塊導體作為電線組成,其后為一盞燈,設燈亮為成功。這段導體電線是串聯模式,缺一塊則燈滅。而一旦接連導通其電阻甚小,則燈大明。漢語中用通明描述燈火亮度,實在是最確切了。通則明,不通則不明。這里的通就是知識結構的縱向完整性,它是成功的前提。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