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新興學科 > 文章正文

行將創立第四門新學科的原創型科學家孟凱韜教授

孟凱韜, 二級教授, 西北大學哲理數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43年12月生于陜西省周至縣。1966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數學系。1966年10月曾因在京貼大字報質問陳伯達、江青并對比地頌揚周恩來總理,被打成“現行反革命”,身陷囹圄。從1958年起有所發明創造;從1970年起獨立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從1986年起,在錢學森先生指引下走上原始創新道路:在創新道路上已走過半個多世紀。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2003至2012年被聘任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醫藥重大研究計劃評估專家和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終審專家組成員,是其中唯一非醫學專業出身的專家。 

 

早年的發明創造和著述

孟凱韜早年從事圖算學和速算法的研究。1978年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農業實用圖算》(24萬字),新華社曾向國內進行報道,1980年獲得陜西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80年由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乘除速算法》;1986年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多項式與多位數乘除開方新法》。此外,還獲得“世界通用區時及地方時鐘表”等9項專利。

首創思維數學

孟凱韜從1986年起,在科學泰斗錢學森先生指引下致力于數學與思維科學的交叉研究,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991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思維數學引論》。出版前夕,數學泰斗蘇步青先生在給孟凱韜的信中稱:“欣悉尊著即將問世, 我輩能夠學習這門科學, 何幸如此之舉!”又說,“關于什么叫‘思維數學’的問題,去年在京參加政協常委會時,曾和錢老學森討論過一番, 使我體會到這門科學并非我過去所認為的Metamathematics (元數學, 數理哲學)!蓖瑫r欣然為《思維數學引論》題了簽。1992年,著名數學家王梓坤院士和趙慈庚教授代表“思維數學”鑒定委員會簽署的鑒定意見稱:“思維數學是西北大學孟凱韜先生在毫無前人工作可供借鑒的情況下獨自創造的。據我們所知,他著的《思維數學引論》也許是國際上第一本關于思維的數學專著。在中國數學史與思維科學史上都是一個重要事件,它無疑地是新生事物。但因其是新生的,便不能十全十美,還要經過考驗。它的進一步完善,將可能是由中國人首先提出的又一重大數學理論! 1994年4月3日,《科技日報》曾在頭版“名家剪影”欄目以“在磨難中成長——思維數學家孟凱韜”為題進行報道;1995年12月1日,新華社曾以“孟凱韜創立思維數學”為題對外進行報道,并為海內外許多媒體所轉載。

數學史上第五次革命

繼思維數學之后,孟凱韜又在錢學森、蘇步青先生鼓勵和支持下致力于數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及中醫學的交叉研究,1999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哲理數學基礎》(52萬字),首次提出“哲理數學”;2004年獲得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自2000年起,哲理數學研究先后納入國家攀登計劃特別支持項目和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004年,“基于哲理數學的證候規范研究”又得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關注,并被作為國家“973”計劃獨立課題。因此,孟凱韜先后于2005年和2008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哲理數學概論》及其修訂版(64萬字),進一步完善哲理數學;于2007年和200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及其修訂版(44萬字),提出“陰陽五行數學”;于200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陰陽五行數學與中醫辨證論治現代化》,進一步完善陰陽五行數學。

“哲理數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社會和人生在深層及在宏觀上存在的聯系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一門具有前瞻性和大跨度、多交叉的整體科學,還是一門與傳統數學根本不同的新數學。它區別于傳統數學的本質特征在于,實現了哲學思維與數學思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整體觀念與分析方法、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的有機結合。它的功能也與傳統數學有所不同:傳統數學主要給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它則提供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給人們以智慧上的啟迪。孟凱韜2011年基于它,不僅將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由“哲學思辨”層次上升到“科學實證”層次,而且發現并證明現實世界還存在另外九大規律,與之共計十二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三五生成規律、消長對稱規律、正反相抵規律、量變質變規律、漸變突變規律、順逆轉換規律、物極必反規律、分渾交替規律、差異永存規律、性狀無限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些規律將哲理、數理、物理、生理、病理、醫理、事理等融為一體,可以貫通自然、社會與人生,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的聯系。

上述哲理數學專著,雖然能完全讀懂的人并不多,但其除了得到錢學森、蘇步青先生的首肯外,還得到包括哲學大家、國醫大師和復合型科學家在內的十余位著名專家的高度評價,被認為屬于“原創性重大成果”;還有專家認為,“最高的自由與最高的理性可能具有最高的綜合,這就是哲理數學”。

傳統數學經過四次革命的洗禮,雖然應用范圍在逐步擴大,然而未能擺脫“排中律”的羈絆,始終堅持“非此即彼”而排斥“亦此亦彼”,可是現實世界中的事物絕大多數都是亦此亦彼的,“非此即彼”只是一種極限情況,因而對于絕大多數事物不是無法進行研究就是偏離它們的本來面目、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在應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同時在邏輯上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羅素悖論就是傳統數學無法逾越的鴻溝。羅素悖論提出100多年來,雖然不少數學家進行不懈的努力,但只能規避羅素悖論而不可能真正解決羅素悖論,及至哲理數學打破“排中律”的桎梏,指出事物是可以亦此亦彼的,指出了矛盾的對立與統一,從而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數學聯系起來,才從根本上解決了羅素悖論。而且,大凡用傳統數學無法進行研究的問題,用哲理數學一般都可進行研究,對于傳統數學可以進行研究的問題有時也比其更加簡便,從而可以彌補傳統數學之不足,大大擴充數學的應用范圍。因此,涉及“羅素悖論”的有關公開評論稱哲理數學是“數學史上第五次革命”。

中醫走向世界的橋梁

恩格斯認為,任何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了數學之后,才算達到完善的地步。中醫學作為一門將人體與自然、社會相聯系而研究其生理機制、病理變化及疾病的預防、診治和康復的整體科學,自然不能例外。不過,用傳統數學根本無法研究中醫,因為作為中醫基本概念的陰和陽都不能孤立存在,永遠是“亦此亦彼”的。哲理數學則不然。陰陽五行數學就是基于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的一門哲理數學的分支學科。中醫理論數學化只能基于哲理數學及其分支學科陰陽五行數學,而不是基于傳統數學;哲理數學及其分支學科陰陽五行數學有自己特有的符號體系,也與傳統數學有不同的數學語言。它們不僅為中醫理論數學化奠定了基礎,而且為中醫走向世界架起一座橋梁!973”計劃課題驗收專家組認為孟凱韜“所創立的陰陽五行數學使幾千年來一直處于定性和思辨階段的陰陽五行學說上升到科學層次,使復雜問題變簡單,使隱性的東西變成顯性的東西,使原來靠思辨的東西變成用公式推導的東西,使原來憑經驗的東西變成有規律可循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東西,不僅具有邏輯上的嚴密性,而且具有理論上的統攝性;除了理論上具有原創性外,在應用上最大的創新點是由陰陽五行數學中有關定理推出‘陰陽五行生理公式’,用數學方法再現了中醫所說的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其二,是創造了對中醫的治療方法進行邏輯檢驗的方法;其三,是創造了由‘既病’推斷‘未病’和根據診斷和推斷結果選藥組方的方法及技術手段;所有這些,對于中醫的發展都可能具有幫助!币虼,基于陰陽五行數學及其相關研究成果,除了診斷外,都可借助電子計算機進行,從而實現人-機結合的中醫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現代化。

另一方面,用上述十二大規律審視歷代中醫學家的臨床經驗,可由之抽象、提煉出數十個定理,從而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使中醫學躋身現代科學行列。因此,振興中醫并不是遠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完全可以預期的結果。孟凱韜的新著《中醫陰陽五行數學》所展示的就是陰陽五行數學如何貫通正宗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的聯系,并使中醫學由一門古老的學科演化為具有現代科學特征的科學,以及中醫現代化可望實現的諸多方面。其中,孟凱韜1995年從哲理數學角度推出的“新概念五行圖”(見下圖上)竟與民國時期著名白族中醫學家彭子益以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所著《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思想不謀而合,唯缺十二經進行圓運動的內容。故添加所缺者,并名之為“天人相應圓運動圖”(見下圖下),則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思想盡在其中矣!彭子益被稱為“中醫復興之父”和繼張仲景之后“第二位醫圣”。

人類認識史上的革命

創立新學科并不那么容易,而是極其罕見。自古迄今在世界科學史上由中國人創立的新學科只有30余門;20世紀迄今,由中國人創立的新學科也只有十余門。錢學森先生是創立三門新學科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孟凱韜則是第二位。然而,孟凱韜并不因此而滿足,而是沿著錢學森先生指引的方向不斷進行探索。他此前所創立的三門新學科是與錢學森科學思想一脈相承的。其中,“思維數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思維科學;“哲理數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系統科學;“陰陽五行數學”對應于錢老所倡導的人體科學。行將創立的“哲理科學”則與錢老所倡導的大成智慧學相對應。

“哲理科學”是一門將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哲學思辨”層次上升到“科學實證”層次,從而追溯其本源的科學,即對哲理進行論證,指出其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科學。其目的在于,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原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躍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從而完成人類認識史上一場革命。其立論基礎在于,上述世界十二大規律。

哲理科學的研究內容,概言之,即用上述世界十二大規律審視屬于哲學層面的一切問題,借以破解世界的奧秘,揭示事物之間的深層、內在聯系,從而使人們的智慧得到啟迪,自覺地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逐步由“必然王國”過渡到“自由王國。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言,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關鍵所在,而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真正掌握它的真諦絕非易事,因此真正精通的只是極少數,真理也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墒,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依靠少數人可以奏效的,而務必動員億萬群眾共同奮斗。因此,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就顯得尤其重要,然而也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不過,如果用上述十二大規律審視中國傳統文化,那么對于屬于“哲學思辨”層次的相當廣泛的一類問題,都可使其真諦被充分揭示出來。譬如聚訟半個多世紀的“中庸之道”,只用三句話就可講清楚,即:按照“對立統一規律”,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按照“物極必反規律”,如果對正的方面的事物過度助長,那么會使之達到上極限而走向反面。按照“消長對稱規律”,如果對正的方面的事物過度助長,那么反的方面的事物也會得到助長;如果對反的方面的事物過度抑制,那么正的方面的事物也會受到抑制。因此,不論是對正的方面的事物的助長還是對反的方面的事物的抑制,都必須適度。這就是“中庸之道”的真諦。因此,普及上述十二大規律,使之成為廣大群眾認識事物的工具,可以幫助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使人們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從而對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起到積極作用。這對于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
    人妻无码二区自慰系列_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_欧美二级在线观看免费_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